阅读历史 |

第三百五十九章:定策(2 / 3)

加入书签

,势力随之向上暴涨而去。
「襄阳城易守难攻,地势险要,城中火器极多,军械足以武装万人,张献忠如今又得到大量的壮丁补充,强攻襄阳得不偿失。」
现在和张献忠作战,并没有任何的好处。
强攻襄阳,虽然能够攻下,但是必然损兵折将。
就算是打下了襄阳,也没有办法占据襄阳。
现在还是崇祯十三年,还不是崇祯十七年,明廷还没有到走投无路的地步。
「现在还不是时候。」
陈望很清楚现在的情况,他很有耐心。
「郧阳府内的兵马现在在什么地方了?」
现在跟随着陈望在樊城的,只有他麾下的三千骑兵。
陈望麾下的正兵营,还有其他的部队,都被陈望留在了开封府内,暂时由胡知义带领,护卫开封。
万民军那边,虽然已经和李岩达成了同盟。
但是和李岩达成的同盟无疑是极为脆弱的,完全就是与虎谋皮。
李岩这只猛虎,虽然暂时低下了透露,收起了利爪。
但这是因为现在的万民军爪牙受了伤害暂时无法再张开。
而等到万民军恢复了势力,李岩发现了破绽之后,必然会再度卷席而来。
赵怀良微一沉吟,回答道。
「还有两日的时间,郧阳府内留守的两千兵马,就能赶到樊城,社兵也分出了千人,以辅兵的名义征发,一同调集而来。」
「三千人……够了……」
陈望微微颔首,三千的步兵,再加上现在他麾下的三千精骑,守卫樊城绰绰有余。
张献忠麾下军力的虚实,已经被他安插在襄阳城内的监察所探查的一清二楚。
张献忠统共只有五千多的骑兵,掌控偌大的襄阳城,显得极为勉强。
襄阳城中的军兵此时大部分都被张献忠收降整编,而张献忠又效仿李岩的万民军征募了大量的新兵,给予长矛,操练军阵。
因为缺少助手和兵力的问题,张献忠对于襄阳的掌控力并不强。
正因为这样,监察所才能够将那么多的消息传递出来。
知己知彼,方能百战不殆。
陈望收回了目光,转身走入了城楼之中。
城楼之中,一座巨大的沙盘已经被堆砌了起来。
沙盘之上,山川河流相互交错,各个地方都被描绘的极为详尽。
这沙盘所描绘的,并不仅仅是襄阳城周围的情况,而是将以郧阳府为中心,周边七省的情况都描绘了出来。
「左良玉麾下的部众,现在是在夔州府和荆州府内对吧?」
陈望的目光看向着西南的夔州府和荆州府。
赵怀良跟着陈望一起走进了城楼之中,听到陈望的提问,当下问道。
「总镇记得不差,左良玉如今领主力在夔州府的巫山以东十里,其麾下的刘国能、李万庆、马士秀三营则是在荆州府的宜都。」
「其余的营镇,分布在从夔州府的开县到荆州府的江陵城。」
赵怀良上前了一步,拿起了一旁的指挥鞭,指着地图之上,用深红色旌旗标注起来的左良玉部。
「杨嗣昌死前,将进剿事务托付在总镇的手中,将左良玉也置于总镇的掌控之中,这是天赐的良机。」
赵怀良站在陈望的身侧,从夷陵传来的信件,他也已经是从陈望的手中看到了,这并非是什么秘密,
因此赵怀良自然是知道,杨嗣昌临死之前将左良玉交给陈望来节制的事情。
「左良玉的麾下现在算的上是兵强马壮,若是能够收拢,也不失为一大助力。」
陈望眼神清冷,摇了摇头。
「现在也还不是时候。」
左良玉在这个时候,正在逐渐的走向军阀化。
在襄阳的时候,他和左良玉结了善缘。
但是那一份善缘,还不足以让左良玉臣服于他。
这个时候是左良玉野心最为膨胀的时候,这个时候的左良玉并不想屈居人下。
这一点,从左良玉对于曹变蛟态度的变化便可以看出。
「杨嗣昌控制不住左良玉,调遣不了左良玉。」
陈望很了解左良玉。
「杨嗣昌病逝,督师一职暂时悬空。」
历史上杨嗣昌去世,丁启睿升任兵部尚书,改称督师,总督湖广、河南、四川及长江南北诸军,以及三边总督。
但是现在情况不同,郑崇俭没有犯错,还是三边总督,而丁启睿还是陕西的巡抚。
而且陕西如今内乱未平,陕西兵还在郑崇俭的统管之下,和李自成在河西走廊相持。
丁启睿自然是不是可能成为督师。
接任督师的人,最大的可能,应当就是左良玉昔日的恩主——侯恂。
「现在暂代杨嗣昌统筹各镇进剿的是万元吉,杨嗣昌自己都管不住左良玉,他知道万元吉也定然管不住左良玉。」
「所以才把左良玉这个烫手的山芋交给我,让我来压着左良玉,控制着左良玉。」
现在的左良玉和历史上的左良玉相去甚远。
在房县中了谷城复起的八大王埋伏折兵近万之后,「总兵左良玉有兵三千,见在听臣调度,其所部刘国能、李万庆等有兵六千余」
历史上左良玉在张献忠攻破襄阳之时,仅本部兵马已 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

女生耽美相关阅读: